党建团建
您现在的位置: 吕梁润农科技网 >> 党建 >> 党建团建 >> 正文

清廉润农|廉洁故事:二不尚书 【第二十五期】

图片3.png

图片4.png

图片5.png

图片6.png

图片7.png

图片8.png

图片来源:福建开放大学党风廉政建设网

范景文(1578—1644),字梦章,号思仁,河北吴桥人,明末著名廉吏。历仕万历、天启、崇祯三朝,官至吏部文选郎中、右佥都御史、河南巡抚,后擢兵部尚书、工部尚书,入阁拜东阁大学士。他一生清正刚直,以“不受嘱、不受馈”自持,杜绝请托贿赂,时人敬称其为“二不尚书”。其高洁品格与忠烈气节,成为明末政坛的一股清流,深受百姓爱戴。范景文为官清正,体恤民艰。1613年任东昌推官时,倾俸赈灾,拒收还款。天启年间不附阉党,称病辞官。崇祯时复出,勤王途中与士卒同甘共苦。历任兵、刑、工部尚书,以“不受嘱、不受馈”自警,人称“二不尚书”。1644年李自成破京时,他拒绝投降,投井殉国,遗言“死有余恨”,彰显忠烈气节。其“天地人才当为天地惜之”等政论,成为时人传颂的名言。

范景文身处明末万历至崇祯年间,正值宦官专权、党争激烈、吏治腐败的黑暗时期。在“举世混浊”的官场环境中,他始终持身以正,不随波逐流,坚守士人风骨与为官操守,其品格尤为难能可贵。世人常以为身居高位者,难免有人情往来之托,收受些微馈赠无伤大雅。殊不知,请托受贿看似小节,实为贪腐之端。一旦贪念萌生,便会见利忘义、以私废公,终致酿成大祸,乃至身败名裂、祸及家人。

“不受嘱”是守住亲情底线、净化社交圈子的关键,决不容许私情绑架公权、个人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;“不受馈”则是为官清白的根本保障,有效防范权钱交易与政商勾结。在范景文看来,利益不能逾越道德底线,金钱不能玷污人格尊严。唯有自身廉洁刚正,方能抵御各种诱惑与“围猎”,真正做到“出淤泥而不染”。这种清醒的为官之道,对当今社会仍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。


contact联系方式

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凤山街道泰和楼21 层

0358-842066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