党建团建
您现在的位置: 吕梁润农科技网 >> 党建 >> 党建团建 >> 正文

清廉润农|廉洁故事:廉洁实干 清谨自爱【第三期】


"汉之万石,言事不出口而阴有补于国家之元气,若俞公,其人非耶?公历朝四世…..清谨自爱,正色可想见焉。"明代林之盛在书中提到的"俞公"就是从浙江临安走出来的明代太子少保、工部尚书俞琳。

俞琳(1454-1530年),字德彰,浙江临安人,明成化二十三年(1487)中进士,历官行人,监察御史,鸿胪寺卿,工部、礼部侍郎,工部尚书,以太子少保工部尚书致仕。

微信图片_20241216102552.jpg


廉以立身,正直本色贯始终

弘治五年(1492),俞琳通过了监察御史的选拔和考核,升任江西道监察御史。他为官正直,纲纪肃清,"多建白",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。俞琳的能力获得了都御史屠滽的赏识和肯定。不久,俞琳就被调至畿辅(即京城附近地区)担任监察御史。在畿辅他同样不畏权贵,大力参奏贪腐和各种不法之事,所到之处"发奸擿伏""贪横敛迹"。

即使改任他职,俞琳仍保持着御史言官正直担当的本色。弘治十一年(1498),在鸿胪寺任职的俞琳参与揭露中官李广的罪恶,“吏部员外郎张彩及鸿胪寺丞俞琳、编修刘瑞、御史张天衢,皆上疏,乞穷李广卖官鬻爵之弊。"明正德十一年(1516),担任工部左侍郎的俞琳在参与乾清宫重建工程时,看到负责具体工程的将作监官员上下串通,虚造工程费用,“侵费无等"。他力主裁撤不必要费用,为国家节约资金,不想“竟为不便者所挤"。

微信图片_20241216102603.jpg



勤以兴政,名利得失浑不计

正德十一年(1516),蒙古小王子部进犯,同时“畿辅诸郡告饥,盗且起"。面对内忧外患,明武宗要求大臣推荐有能力之人到保定等地整饬武备,稳定局势。大臣们都推荐了俞琳。七月,俞琳来到保定。他先是想办法筹粮赈灾,很快"储粮百万斛"。百姓有了基本生活保证,不再作乱,同时充裕的储备也为应对外敌进犯提供了坚强的保障。

他又惩处当地豪强恶霸。”保定有张义官者(义官:有荣誉性质的编外官员),潜结群盗,为奸有司,不能禁。"俞琳在查明事实后,将其逮捕,处以极刑,“盗遂息”,顺利地解决了当地多年未除之患。俞琳仅用了三个月就处理好保定等地的事物,回京后,他“既戡定边患,戢兵归朝,口不言功”,低调对待功劳,事了拂衣去。

微信图片_20241216102607.jpg


忠孝为本,淳厚豁达有雅量

俞琳"性慷慨,每以忠孝大节自许。"在行人司任职期间,有一次出使周王府,在回程的路上,俞琳得了重病,他仰天长叹,说,“丈夫志在四方,即不幸客死,命耳,奈老母何?"重病之中首先想到是自己的母亲,可见其人至孝之心。

俞琳不但奉母至孝,对待兄弟、侄子等亲属也是"爱甚笃"。他为人"与人不欺,亦未尝有忤";只要是大义所在,就会毅然挺身而出,"无少假借。"退休"居乡",也从不怠慢那些地位低下的人。

微信图片_20241216102610.jpg

明嘉靖五年(1526),俞琳致仕。嘉靖九年(1530),俞琳卒于西湖边的家中,归葬家乡临安青山湖畔琴山。俞琳历朝四世,德高望重,为人忠孝为本,立身廉洁,正直担当,敢与邪恶斗,能干而低调,因此受后人尊重,"身殁已久,至今里中犹能诵言其厚重”。林之盛将其列入“功业名臣"。


(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)


contact联系方式

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凤山街道泰和楼21 层

0358-8420666